天下无呆 发布的文章 - 天下无呆
**手机版登陆界面按钮/>
** 显示logo图标语句/>
首页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开始搜索
1
什么是混合性痴呆?有多少患者是混合性痴呆症?它的危害更大吗?
413 阅读
2
与失智症共生:学会当自己的医生
359 阅读
3
关于九期一(甘露特钠)疗效调查
344 阅读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要点
256 阅读
5
同型半胱氨酸是最准确的独立健康指标
223 阅读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搜 索
标签搜索
视频
非药物治疗
AD
症状
意见反馈
照护
新冠病毒
大脑炎症
天下无呆
累计撰写
132
篇文章
累计收到
7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页面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找到
121
篇与
天下无呆
相关的结果
2023-04-11
间歇性禁食有助于预防失智症吗?
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失智症的最大风险因素是衰老,衰老生物学研究表明,限制热量摄入(即减少20-40%的热量摄入)可能会减轻其中一些风险。如果限制热量可以减缓身体衰老,那么就有可能延缓失智症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热量限制的潜在好处呢?一个健康的人很难在一生中每天少摄入20-40%的热量。但之前的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可能会产生类似的效果。顾名思义,间歇性禁食包括减少热量摄入或禁食16-24小时,然后定期进食。啮齿类动物的临床前研究表明,长期间歇性禁食可能会延长寿命,减少认知缺陷,改善认知能力,并增加新脑细胞的生成。虽然这些研究很有希望,但没有人类临床研究证实间歇性禁食甚至标准卡路里限制可以促进大脑健康或预防失智症。初步观察证据和一项小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两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通常与失智症风险增加有关。其他关于间歇性禁食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禁食模拟饮食是由Valter Longo博士开发的,它以专有的微量营养素解决方案的形式,每月连续五天禁食,减少摄入热量。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每周两天,将热量摄入减少到500-600卡路里。这些研究都没有关注失智症预防或大脑健康。衰老生物学和遗传学专家确实警告说,间歇性禁食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不安全的,包括那些体重指数很低的人或接受胰岛素或胰岛素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营养不良的风险更大,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能会加剧虚弱,而虚弱本身就是失智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减少热量摄入或禁食可能不适合老年人。目前还不清楚间歇性禁食甚至标准卡路里限制是否能防止健康人认知能力下降或失智症。但是,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普遍,两者都是失智症的危险因素。因此,某些人群可能会从减少热量摄入或定期禁食中受益。参考文献:[1] Longo VD, Mattson MP. Fast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ell Metab. 2014.图文编辑:张铭凯博士注:此信息不应替代专业诊断或治疗,在做出任何医疗决定前,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专业人士。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
2023年04月11日
4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4-10
42个锻炼大脑的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
作者薛红玲,2006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锻炼大脑的方法很多,而且并不难,只要稍微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换只手刷牙、闭着眼吃饭、发发呆、玩玩填字游戏、适量运动,一个崭新而聪明的你就出炉了。1.闭眼吃饭为了有意识地用脑,你可以阻断一些信息,比如视觉信息。闭上眼睛,靠其他感官去寻找食物,再送到嘴里,这样可以刺激触觉、味觉和嗅觉,从而增强大脑中相关区域的功能。2.吃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乙酰胆碱是大脑的“润滑剂”,它能使脑部更加活跃。而卵磷脂能转化成乙酰胆碱,因此,多吃花生、大豆、毛豆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将有助于提高记忆力。3.用手指分辨硬币随时在口袋里放几枚不同面值的硬币,没事时拿手指的指尖去尝试着分辨,这样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挖掘出大脑隐藏的一些能力。4.关掉声音看电视阻断声音,仅靠画面去分析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内容。这样做能刺激大脑皮层,并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5.捏住鼻子喝咖啡或茶咖啡和茶的香气会通过鼻腔粘膜和嗅觉神经传入大脑,再在脑中对其进行分析。但现在你闻不到香气了,大脑就只能靠舌头的味觉来拼命分析进到嘴里的东西,这样一来它就得到锻炼了。6.大声读朗读的过程是把视觉刺激反馈给听觉,并加以确认,它所带给大脑的刺激要比默读多得多,因此记忆也更加深刻。阅读本文时,建议你在需要获取信息时选择默读,在分析或记忆信息时选择朗读。7.学门外语大脑里有一块被称为前额皮质的区域,它直接影响你的决策能力,而学习外语可提高这块区域能力。8.点没吃过的菜做习惯的事情会让你感觉轻松,比如去常去的餐厅吃饭,点以前常吃的菜,这是因为在你脑中已经形成了程序记忆,不会再对脑部形成刺激了。所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不常做的事就显得非常重要—新的尝试对大脑来说是一种很棒的刺激。9.绕路走有空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绕路而行,即使迷路也没关系。为了找到正确的路径,你会开动脑筋,而这种满负荷运转状态对锻炼你的大脑十分有益。10.用左手刷牙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右手,右手运动是靠左脑支配的,因此人们平时对左脑使用得比较多。如果有意识地让左手做一些事情,那么对脑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而且利于开发你的右脑。11.喝酸奶益生菌不但对肠胃好,而且还有助于控制焦虑情绪,使大脑在情感和记忆处理上都表现出更强的能力。12.转移注意力站起身走走、爬爬楼梯、做做深呼吸或伸展运 动。或许你已经意识到,在做这些放松的身体活动时你的大脑仍然会继续处理上一个任务,有时甚至还能产生新的想法。13.去陌生的地方通过体验未知世界,能让大脑空间更加广阔。去没去过的地方,见没见过的东西,可以使大脑保持新鲜的状态。14.换个角度看问题有些东西即便绞尽脑汁也是想不出来的,你需要尝试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样大脑也会越来越灵活。15.吃早餐脑重量仅占人体总重量的2%,但其所消耗的能量却占到总耗能的18%,而其惟一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早上是脑部最缺葡萄糖的时期,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或工作,大脑能量会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出其能力。研究表明,早餐能为大脑提供一天所需能量的25%。16.多咀嚼咀嚼次数越多脑部的血流量增加得也就越多。17.快走运动神经中枢在脑的前额叶,运动命令就是从这里下达的。每天进行20分钟的快走可以改善脑部血流量、刺激脑产生有益的活性物质。研究表明,经常运动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几率。18.管理时间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一种时间管理方式:用简单的厨房定时器给工作设定25分钟的时限,时间一到就休息几分钟,这会让你的头脑更为敏捷。19.制造快乐之所以你能感受到喜悦和愉快,是因为脑内分泌了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还能增进神经脑细胞的发育、扩展神经网络。你可以主动去制造去多巴胺,比如不时给自己设定一些易实现的目标:改善伙食、晚上和女朋友去看电影。当你一想起这些令人愉快的目标,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而你也能更高效地 完成工作。20.判断自己是右脑型还是左脑型右脑适合对图像、空间、音乐等信息进行处理,直觉和综合判断力强,同时具备信息合成、整体认知等能力。右脑发达的人通常擅长美术、音乐,但对数 学感到头疼。而左脑则适合进行语言、计算的处理,行动方式是分析式和理论式的,一般左脑发达的人数学优秀,善于有逻辑地思考问题。能否高效用脑就得首判断 自己是哪种脑型,因此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脑才会更兴奋。21.多睡觉你没看错。睡觉可以让你更聪明。人在入睡后大脑依然在继续处理各类记忆,而当你醒来后,你会发现记忆力更好了。22.吃姜黄姜黄是一种调料,也是咖喱中常见的香料,其内含的姜黄色素有助于预防痴呆症。23.定期运动根据《锻炼和大脑的革命性新科学》一书中的理论,跆拳道、跳舞等运动可以提高大脑协调能力。哪怕宅在家里,你也可以拿着Wii的体感控制器,在电视屏幕前手舞足蹈锻炼大脑。24.让手机歇会不断查看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如果可以的话,尝试在特定的时间将手机关掉,你就能专心工作了。25.皱眉别小看皱眉这样简单的动作,它会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26.观看新知视频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头脑,比如观看前沿科技、政治和艺术有关的视频,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变得更善于思考了。27.利用图片一个能让你增强记忆的秘诀是:把你想要记住的东西和一幅生动的画面或图片相结合。28.制造混乱嗅觉和人的记忆密切相关,一般气味的刺激是和眼前事物一致的。可是如果鼻子闻到的是咖啡的香气,但看到的却是鱼的样子,那你的大脑就开始“混乱”了,而这种混乱却可以刺激脑部的一些神经,使得神经细胞分泌更多的神经递质,从而优化大脑机能。29.肯定自己不停地暗示自己、肯定自己,增强这种意识会使大脑的潜意识被慢慢激活,帮助你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目标。30.玩动作游戏适度玩一些动作和枪战类游戏可以提升你的反应速度,改善协调能力。31.读聪明人的微博有一些人的微博会让你大开眼界,比如预测了次贷危机的经济学家、获得文学大奖的小说家等。32.说出来写下来把想法转化为语言从脑里传递出来,之后再一次转化为文字或声音重新进入大脑进行分析。此时被大脑重新接收的信息又会被你过滤一遍,或许你可以产生更好的想法。33.逛美术馆这不仅让你看上去更聪明,欣赏艺术还能帮你减压,集中注意力。34.玩猜谜游戏文字游戏和猜谜能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你喜欢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吗?不用再因为浪费时间而内疚了,要知道你是在“提升自己”。35.活动手指大脑所感受到的刺激很多是通过手指来传递的,比如弹钢琴、敲键盘。当你达到“盲打”的水平后,手指对大脑的刺激便会逐渐减少,因此你需要主动去练习一些新动作,比如通过带触控屏幕的电子设备去玩“切水果”等游戏。36.吃黑巧克力喝红酒黑巧克力和红酒里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助提高记忆,现在你有借口喝酒了。37.玩乐器捧起你的吉他,打起乐鼓。玩得不好没关系,关键是玩乐器可以让大脑中控制记忆和协调能力的部分更为活跃。38.喝咖啡每天喝4杯咖啡的女性比每天喝一杯咖啡的女性更不容易抑郁。还有研究显示,咖啡可以提高短期记忆力。39.找个爱好如果你对一件感兴趣的事情特别在行,做事时你的大脑也会变得更有效率。国际象棋高手就比业余爱好者辨识能力更强。40.发表评论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评论家。不管是对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某种美食,你都可以通过微博言简意赅地写下你的感受,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分析与思考。41.告别计算器尽可能强制自己进行口算。例如去超市购物口算出总价,或是凭借对菜品单价的记忆,算出这顿饭要付多少钱。42.拥抱大自然在拥挤的街道上待几分钟就会损害记忆和自控能力,这是因为,大城市里让人分心的刺激物太多了,你的大脑忙不过来。所以尽可能走出城市吧,多和大自然接触能帮助你的大脑恢复到最佳状。
2023年04月10日
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4-10
更新版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大全
# AD治疗理念:(1)早诊早治,终身管理。(2)现有抗AD治疗药物虽然不能逆转,但可以阻断或者延缓疾病进程,应该尽早尽可能长期治疗。(3)针对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妄想、幻觉(幻听、幻视)、抑郁、淡漠、焦虑、脱抑制等思维、情绪、行为障碍的治疗:痴呆老人最典型的精神行为症状就是妄想,比如被窃妄想:东西找不到就怀疑有人偷走了,而被“偷”的东西往往不是什么重要的,只是一些琐碎生活用品;被害妄想:总是担心周围的人要害自己,到了晚上就夸张地把门窗堵上;或者怀疑家人要害自己而拒绝吃药,甚至拒绝吃家里人做的饭,只喝矿泉水、牛奶等密封包装的食品,或者跟着做饭的人的筷子夹菜,怕自觉这边的菜会被下毒等等症状。还有些精神行为异常症状:患者总是认为自己的老伴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这也是妄想的表现。对于BPSD的治疗要在抗痴呆治疗基础上,首选非药物干预,必要时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切记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小剂量滴定,见好就收。(4)对照料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等很重要,可改善AD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不容小觑。# 抗痴呆治疗的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1)多奈哌齐(商品名:安理申):通过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乙酰胆碱递质的浓度。常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甚至严重者会出现呕吐等,1-2周后症状即可消失,或小剂量滴定给药,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兴奋脑细胞会导致睡眠障碍(有失眠的患者可以改成每天早晨服药)、较严重的副作用为心动过缓(心率低于40次每分钟者不能用,小剂量服用是安全的)、个别患者可以诱发癫痫发作(因此有癫痫史者禁用)。多奈哌齐的推荐起始剂量是5 mg/天,对药物较敏感者,初始剂量可为2.5 mg/天,1 周后增加至5 mg/天,1 个月后剂量可增加至10 mg/天。如果能耐受,尽可能用10 mg/天的剂量,使用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2)卡巴拉汀(商品名:艾斯能):能同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量效依赖:日剂量大于6 mg 时,其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目前卡巴拉汀的透皮贴剂已经上市,避免了胃肠道的副作用,使该药物使用更加方便。而且价格比胶囊便宜很多,性价比极高。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商品名:易倍申):作用于谷氨酸-谷胺酰胺系统,属于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过量的谷氨酸递质对神经细胞的毒性。用法:初始剂量5 mg,第2 周加量至10 mg、第3 周加量至15 mg、第4 周加量至20 mg,每日1 次,口服。肾功能损害者,美金刚剂量应酌减。对中重度AD患者,联用1 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获得更好的认知、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改善BPSD。甘露特钠在药物治疗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针对AD的药物——甘露特钠胶囊(971)已经应用于临床,其通过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抑制异常菌群代谢产物积聚,减轻肠来源免疫细胞中枢浸润)减轻脑内神经炎症(减少外周炎性免疫细胞的浸润,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下调脑内炎症因子)、进而抑制脑内Aβ斑块形成(抑制Aβ聚集,促进Aβ斑块解聚)从而发挥疾病修饰作用,并逆转认知损伤。符合AD多靶点治疗机制。根据近2年患者家属反馈,对于改善失智症患者的情绪、睡眠和便秘功能效果显著。2019 年11 月2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国产原研药甘露特钠胶囊用于治疗轻、中度AD。经过了2年多的临床实践,2021年12月3日甘露特钠喜进医保,虽然进医保和进医院还不是一回事,但是大幅度降价是老百姓可以真正享受到的实惠,可以长期使用了。用于AD临床前期阶段1的患者:建议一次一粒,一日二次长期服用;用于AD临床前期阶段2的患者:建议一次二粒,一日二次长期服用;用于痴呆前期,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3的患者:建议3粒,日二次;滴定给药:一粒日二次,一周后增加到2粒日二次,第三周开始,3粒日二次,之后长期按照这个剂量服用。用于痴呆期各个阶段的患者:建议滴定给药:一粒日二次,每一周增加2粒,直到3粒日二次,长期维持用药。个人认为,甘露特钠可以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任何阶段,但是,还是在临床前期应用效果最好,可阻断AD病程,这是治疗的根本和意义所在。另外,饭前、饭后或者与饭同服皆可。以上三类药物根据《中国痴呆治疗指南》,都可以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单抗药单克隆抗体靶向Aβ治疗AD的疾病修饰药物,比如Aducanumab,Lecanemab。据悉,目前可以在海南乐城使用。但是,使用前需要检查淀粉样蛋白,阳性者才可以用。而且,MMSE评分要在21-28分之间,才可以使用。且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脑核磁,观察是否会出现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myloid related imaging abnormal,ARIA)。5.其他Donanemab和司美格鲁肽目前正在国内招募药物Ⅲ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但是只要量表MMSE测评在22-28分之间的患者入组,还要求淀粉样蛋白阳性,详见本号既往发布的文章,或者扫文末二维码加入“担心AD及照料者之家”群。# 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措施可改善认知功能和情绪、行为等。制定和实施非药物干预技术时尤其应注意个体化特点。面向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有环境治疗、感官刺激治疗、行为干预、音乐治疗、舒缓治疗、香氛治疗、认可疗法、认知刺激治疗等多种形式。面向照料者的支持性干预同等重要。总之,遵循吃、动、用、思、睡五大方面,润物细无声,在每日健康的生活方式下,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认知。功能性食品:这里介绍下木脂素:我们肠道中的细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它们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还表明,细菌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刘树林教授团队的工作目标就是如何把能够抗病的有益细菌产物制成药物,尽快让患者受益,但是药品研发的周期长,手续复杂。可以通过摄入富含木脂素的食物来激发有益细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常见的富含木脂素食材包括多种油料作物的种子如亚麻籽、芝麻、各种果仁、葡萄等多种水果等等。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足够摄入,所以起不到激发细菌功能的作用。于是有些生物医学领域的企业家就根据刘教授的研究发现,纷纷开发含有高浓度木脂素的食品。因为这类产品属于食品,所以用起来很方便,没有任何禁忌。认知训练: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了经过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数字疗法”,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若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数字医疗认知训练软件,针对每位患者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训练。# 针对BPSD的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控制严重的幻觉、妄想和兴奋冲动等症状。抗精神病药使用应遵循“小剂量起始,根据治疗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缓慢增量,症状控制后缓慢减量至停药”的原则使用。常用的药物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对于高龄(通常为85岁以上)老人,可选择推荐剂量的1/2 作为起始剂量。奥氮平起始剂量1.25~2.50 mg/天,最大剂量10 mg/天,分1~2 次给药;利培酮起始剂量0.25~0.50 mg/天,最大剂量2 mg/天,分1~2 次给药;喹硫平起始剂量12.5 mg/天,最大剂量200 mg/天,分1~3 次给药。抗抑郁、焦虑药常用的药物如舍曲林(25~100 mg)、曲唑酮(25~100 mg)、西酞普兰(10~20 mg,要注意QT间期)、米氮平(7.5~30 mg)和帕罗西汀(5mg-40mg)等。具体用法用量,滴定给药:舍曲林:四分之一片(即12.5mg)每日一次,早饭后半小时口服(用一大杯温开水送服);每四天增加四分之一片,直到症状消失的剂量维持用药。最大剂量每天100mg,一次口服。老年人一般50mg每天一次口服。或者根据个人体质,在有效剂量维持用药。特别敏感的人,可以再小一倍的剂量起步和增加剂量,需要遵医嘱(听医生的),根据个人体质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帕罗西汀:四分之一片(即5mg)每日一次,早饭后半小时口服(用一大杯温开水送服);每四天增加四分之一片,直到症状消失的剂量维持用药。最大剂量每天40mg,一次口服。老年人一般20mg每天一次口服。或者根据个人体质,在有效剂量维持用药。特别敏感的人,可以再小一倍的剂量起步和增加剂量,需要遵医嘱(听医生的),根据个人体质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米氮平:四分之一片(即7.5mg)每日一次,晚饭后半小时口服(用一大杯温开水送服);每四天增加四分之一片,直到症状消失的剂量维持用药。最大剂量每天30mg,晚上一次口服。老年人一般15mg每天一次口服。或者根据个人体质,在有效剂量维持用药。特别敏感的人,可以再小一倍的剂量起步和增加剂量,需要听医生的,根据个人体质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上三种抗抑郁、焦虑的药物都可以给身心俱疲的照料者使用,只要选择其中之一就可以。心境稳定剂可缓解冲动和激越行为等症状。常用药物如丙戊酸钠(250~1000 mg)。参考文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年版).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1):4-6.个体有差异,关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方法,如有疑问,可以报名韩教授的远程视频咨询,可以获得详细解答。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
2023年04月10日
1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4-10
发现失智症的11个早期迹象
研究人员提供了需要注意的 11 种认知问题的迹象和症状,因为它们可能意味着失智症的开始。大多数失智症患者在 65 岁或以上首次出现症状。然而,有些人在生命早期就出现症状,有时在 30 多岁时就出现了症状。早发性失智症和晚发性失智症的许多症状是相同的,只是早发性失智症患者更有可能在病情早期出现情绪、个性、行为或沟通能力方面的显著变化。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失智症影响的女性比男性更多,而且她们的发病轨迹可能略有不同。然而,根据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UD)健康科学学院副教授、特拉华认知老化研究中心(Delaware Center for Cognitive Aging Research)副主任、临床神经心理学家 Matthew Cohen 博士的说法,早期迹象往往是相同的。Cohen 说,大脑偶尔犯错是正常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他提供了 11 种迹象和症状,可能暗示一种影响思维的失智症的开始。思考和/或记忆方面的日常问题(例如,一遍又一遍地问同样的问题,越来越依赖于记忆辅助工具或其他人来记住事情)。处理复杂财务事务(例如,支付账单和平衡支票簿)或上当受骗的新困难。熟悉的任务变得具有挑战性(例如,开车到熟悉的地点,记住最喜欢的游戏的规则)。忘记了日期、地点和约会。视觉感知的变化,如理解视觉图像和判断空间关系(如驾驶时对车距的判断)。口语和书面语言的新问题。偶尔找不到合适的词是正常的。然而,如果这些问题明显比同龄的人更严重,或影响一个人表达自己的能力,就值得去检查一下,或者在跟随或加入对话时有困难。把东西放错地方,失去原路返回的能力。偶尔把东西放错地方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个人难以原路返回,或指责他人偷窃,则可能是健康出问题的迹象。做出错误的决定或不符合这个人的特点的决定。不太注意个人护理(如洗澡、打扮)。退出工作或社交活动,如爱好、社交活动或其他活动。情绪和性格的变化。例如,变得困惑、多疑、沮丧、恐惧或焦虑,失去同理心(例如,不关心他人),或忘记在公共场合如何表现(例如,发表粗鲁的评论,从别人的盘子里拿食物)。如果患者或亲人注意到这些症状,他们应该做什么?Cohen说,第一步是找一个你感觉舒服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最好是你的初级保健医生。他说,人们得知多达 40% 的失智症病例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锻炼和健康饮食)、疾病管理(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抑郁症)、睡好觉、在需要时使用助听器以及保持精神和社会活动活跃来延缓或预防时,往往会感到惊讶和鼓舞。参考文献Source:University of DelawareSpotting Early Signs of DementiaReference:https://neurosciencenews.com/dementia-symptoms-22871/文章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2023年04月10日
1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4-10
退休后,全职照顾父母的老人
大部分人对于退休生活的想象,是颐养天年,享受自由。然而,当退休老人家中有更为年长的老人需要照料,他们从岗位退下后,就需要回到父母床前,成为看护老人的全职护工。55岁退休这年,李秀莲把83岁的父亲接回家中,父亲进入了阿尔兹海默症后期,她承担起24小时照护的责任。全职照顾父亲的4年时间里,她基本上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从26岁起,李秀莲持续参与家中不同长辈的看护。她先后送走了姥姥,婆婆,公公,父亲。看护老人大半辈子,她也日渐衰老。她已经看淡了变老这件事,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人如何老去、如何养老的新理解。于是,她不要求后辈看护自己到终点,只要求对方提供耐心和包容。以下是李秀莲的讲述:退休后,在老人病床前“上岗”55岁这年,我离开工作37年的单位,正式退休。还来不及休息,我就在父亲的病床前“上岗”,成为了看护父亲的全职护工。当时,83岁的父亲已经进入认知症后期,老人身边24小时都不能没有人。把父亲从大哥家接回家前,我参照医院的标准,把家里的一间房间布置成了看护病房。父亲的房间里,放了两张单人床,靠墙的位置还放了一张一米二的折叠沙发。老人的助行器就放在床边,床底下还放了便盆。为了方便老人上厕所、洗浴,规避可能发生的危险,卫生间里要装上特质的扶手。原本房间里的瓷砖,也换成了防滑的木地板。此外,屋内多余的椅子也需要丢掉,降低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我也是个老人了,独自照顾老人,体力、精力都跟不上。当时我的丈夫还没到退休年龄,无法跟我一起全职照顾老人,于是,我找了24小时的住家看护。雇的人40来岁,管我叫大姐,她照料父亲的起居,穿衣服,梳洗,搬动老人等一些重体力活;我负责买菜做饭,清洁卫生。退休之后,我就用这样的照料方式,照顾了父亲11个月。之后,我开始察觉身体出现了问题。家里空间有限,丈夫独自睡次卧,我和看护睡在父亲的房间里。看护睡在剩下那张单人床上,我只能睡折叠沙发。由于睡在上面腿无法伸直,整夜都得勾着腰,11个月下来,我长期全身疼痛无法缓解。我不能让自己也病倒了,经过一番考虑,我决定不再雇佣24小时看护,转而求助钟点工。这样一来,有人帮助的情况下,我也能睡在另一张单人床上,缓解睡眠对我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位刚退休的男同志,人家也愿意过来帮忙。他在我家固定上班,从早九点到下午四点,周六日还给他放假两天。请看护,也是为了给自己喘口气的机会。我不能整天关在屋子里,有时候下楼买菜或者遛个弯,还能转换心情。退休后作为老人去照顾老人,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状态,而是一场长期的“抗战”,我们得有这个认知,再和年轻时不一样了,没有肆无忌惮不遗余力地照顾老人的资格。对我来说,在看护老人之余,保证自己尽量不能病倒也十分重要。平时请看护的钱,是由我们兄妹三人共同分担。每周末,哥哥和妹妹会固定来我家“值班”,全天照顾父亲。那两天,我住在另一套房子里,算是给自己放假。照顾生病的父亲这件事,实际上是我们兄妹之间的一场“接力”。自父亲诊断出失智到去世,病程长达十余年。1999年我的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一直独自生活。73岁这年,他脑部健康问题慢慢显现。有段时间,父亲总是目光呆滞、健忘,性格变得异常暴躁。我们带父亲去医院拍脑部CT,医生诊断这是老年痴呆的前兆。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哥哥大我5岁,我排老二,下面还有一个妹妹,都组建了各自的家庭。父亲生病后,需要有人近身照顾,当时是大哥挑起了重担。和父亲生活,大哥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病情初期阶段,父亲的行为变得很古怪,从早到晚都在修自行车。一开始是找邻居的车修,再后来从收废站把车买下,拆卸零件,接着修。院子里,全是父亲修车的工具和废铜烂铁,乱得像个垃圾场。父亲太能折腾了,乱发脾气、骂人不说,还动手打人,有时候气得哥哥全身哆嗦。父亲曾走丢过两回,最后都被好心人送了回来。找到父亲之前,哥哥吓得腿软,一遍遍地寻找,腿从此落下病根,至今走久了路都会剧烈疼痛。这些麻烦事儿,大哥都一并承担了下来。父亲77岁这年突发脑血栓,左半身子失去了知觉。就医后,老人做了一个月康复训练,身体才能勉强移动。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发展着,到我退休时,他已经无法出门了。照护老人全是琐碎的细节。从早上睁眼,穿衣洗漱,吃饭,吃药,打扫卫生,钟点工陪着父亲,我就去买菜,做饭,吃完中午饭又来一遍。父亲不愿意穿纸尿裤,经常走着就拉了,弄得身上地上都是大便。我和看护就得慢慢把父亲扶到卫生间,一起给他擦洗身体,换衣服,之后再洗了衣服,清洁地面。做完这些,我都得在沙发上休息,体力才能缓过来。等丈夫下班,他去做晚饭,我就利用这个时间回房间补个觉。丈夫性情温和,支持我把父亲接回家照顾,每次父亲洗澡,也都是丈夫代劳。父亲没有固定作息,想睡就睡。为了更好地休息,我慢慢靠近父亲的频率,他睡觉我也睡觉。到了晚上,我一个人看护父亲,他入睡后我得时刻关注着,他一个翻身、咳嗽,我都得去判断他有没有陷入危险。有时候,他突然尿床,我也得及时发现、处理。四年来,没睡过一个整觉。凌晨3点父亲会突然坐起来,喊着要吃饭。我把备好的饼干、蛋糕和牛奶放在父亲面前,他坐在椅子上能吃上3个钟头。熬到清晨6点,他体力耗尽,又爬到床上睡觉。长此以往,我的睡眠变得很浅,明明很累,却整夜整夜睡不着。照顾老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他的变化,从一点点细微处判断老人的精神、体力怎么样。前两天我逛超市,旁边一个50多岁的男士一下子晕倒了。人躺在地上,四肢抽搐。我同倒在地上那个男士说话,发现他意识清醒,马上叫人群散开不要动他,判断他没有生命危险。两分钟后,那个人没事了,自己站了起来。我问他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说知道,脑子里长了个瘤还没做手术,是这个引起的。我嘱咐他按时吃药控制,及时去就医。对方还以为我是医生。这很像我父亲癫痫病病发的时候。他的症状50多岁才出现。以前一年犯一次病,到了后期一个月就得犯两回。父亲犯病时,看起来很吓人,手变成鸡爪,腿也蜷缩无法伸直,整个人都在抽搐,还会口吐白沫,跟触电一样。这个时候照料者一定不能慌张,尽量让他平躺着,保持呼吸通畅,周围也不能有危险的东西。大概一两分钟,等父亲自己缓过去,再慢慢地将他的手脚捋顺,安静下来后老人就要休息了。照顾老人会观察细节很重要。我的父亲心肌功能不全,发生房颤前他会晃动身体,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站在一个地方来回打转。我看到他这样,判断一定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就给他吃药。看护父亲这些年,父亲变回了幼儿时期。他有些行为就像个孩子。父亲喜欢吃鸡蛋,我煮了鸡蛋搁在盘子里,他顺手拿过一个就吃了,总是这样。一开始,我担心他鸡蛋吃多了,胆固醇高对身体不好。后来发现父亲吃得多排泄也快,去医院抽血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才放下心来。他想吃什么,我就多做一些。看护父亲很累,但老人陪一天少一天,我很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乎丧失了表达能力,问他什么都答非所问,无法连接成句,听不懂收音机里的节目,也看不了电视了。白天大多数时间,父亲就坐在沙发上,半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安静得如一株植物。我还是日复一日地试着跟他聊天,聊他的老朋友,“邻居盛大爷您还记得么”,父亲一辈子都生活在北京大院里,周围的邻居、朋友都熟悉,走到哪都能认识好多人。我也常夸奖他,“你真棒,吃得比我还多,来掰掰手腕”。有时候,父亲脸上的表情会略微生动一下,他能感受到有人在陪伴他。2022年年底,疫情放开前,父亲在家离世,活到了87岁。离开那天,我没在家,是哥哥给我打的电话。我赶过去,父亲已经在睡梦中安静地走了。漫长的反哺照顾老人,我心甘情愿,没有被套上道德枷锁的感觉。可能有一些对退休的想象,是终于可以享受生活,去旅游、跳广场舞、上老年大学,去实现年轻时没有条件实现的梦。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人生走到这个阶段,恰好父母需要我,尽孝在我内心的序列里,排在了所有这些事情之前。我是1963年生人,退休前在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还算轻松,有余力照顾家庭。从26岁到现在,40多年时间里,我送走了家中的4位老人。我26岁结婚那年,爱人当时56岁的母亲因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之后成了植物人。我见婆婆的第一眼就觉得她很漂亮,高鼻梁大眼睛,白白胖胖地,安静地摊在床上。我生出一丝怜悯,同样是女人,觉得她不应该是这样。婆婆生了6个孩子,我丈夫是最小的一个,他的哥哥姐姐婚后相继搬出去住。我丈夫特孝顺,说妈妈一定得管,婚后我们和老人住在一个平房里,大小事有个照应。那时候,公公是照顾婆婆的主力。他不到60岁,办理了提前退休,全天候看护婆婆。公公是会计,他把以往的工作经验用到了照顾婆婆身上,到点了吃什么药,什么时候排便、喂水,列成了一个表格,所有的生活细节都拿本子记着。我和丈夫下班后就去接公公的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婆婆的情况。丈夫把婆婆从床上抱到沙发,让老人换个姿势倚靠着。之后,他做饭,我清洗白天换下的尿布。吃饭时,婆婆也要上桌,一家人坐得齐齐整整。给婆婆的饭菜,用粉碎机打成糊状,蒸锅蒸好了,一口一口喂给她吃。饭搁在嘴里,婆婆没有吞咽动作,得不断地用语言启发,“咽呀,咽呀”,我一遍一遍模仿。她也有意识,嘴跟着动,一小罐食物,能吃上两钟头。喂完饭,还要掰开婆婆的嘴清洗口腔,否则容易发生溃烂。那时候我还年轻,没觉得这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有的是体力,觉得只要把饭喂给婆婆,她就能活。如果这都不做,什么都不管,人很容易就饿死、烂死。丈夫每天会给婆婆按摩四肢,定时擦洗身体。婆婆不能走路,为了让她活动,丈夫会把她抱起来。当时丈夫20来岁的年纪,老人140斤的身体一大半都压在他身上。丈夫抱着婆婆,脚还得勾着点儿,带着老太太一点点往前挪。从床边到客厅沙发,10米的距离,来回走上十几分钟。换作我们现在这个年纪,恐怕凭丈夫一个人,根本无法抬得动。婆婆病了12年,漫长的时间里,家人细心照顾,她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婆婆走了一年半之后,我的母亲也过世了。母亲走得突然,原本只是做一个很小的妇科手术,术后第三天突发心梗,没抢救过来,过世时才64岁。妈妈是独生女,婚后一直带着姥姥生活。那时姥姥已经96岁,父亲作为姑爷和姥姥住在同一屋檐下不合适,我把姥姥接到了身边。我从小被姥姥带大,和她的关系比跟母亲还亲近,妈妈走后,我要替妈妈孝敬姥姥。那时候我要去上班,请外人看护,但姥姥根本不接受。第一位看护是一个南方阿姨,早饭习惯做一桌菜,姥姥看不惯,和她起了冲突。我又找了一个北方大姐,姥姥还是找茬,指责阿姨浪费水,用家里的水洗了阿姨自己的衣服。菜做多了,就说人家浪费煤气。第一年,我换了7个阿姨。这种事发生好多回。有几次一大早我刚要出门上班,被阿姨拦住说她不干了。我只好请假,实在走不开,就给我的哥哥妹妹打电话,请他们帮忙,总而言之得四处求人。老人很固执,怎么说都不听,那段时间我承担了很大精神压力。我在家观察姥姥,发现只要屋子里有外人,她就会变得暴躁,很不安。我猜测,姥姥长时间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亲人间的依靠和情感支持突然消失,这件事冲击着她。她不信任护工,也不能接受陌生人来家里。那之后,我把姥姥的远房侄子请到北京。白天,他陪着姥姥,晚上在小区当保安,打两份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人到了晚年,他想依赖的还是自己的亲人。带老人必然会走到一个残酷的终点。我的姥姥活到了102岁,这个年纪也不会得癌症,就是自然而然地衰老了。照顾老人成了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送走一个老人又迎来一个,一开始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我照顾老人特别好,最后都推到我这儿,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原本公公有自己的独立住房,老人70多岁的时候,我们发现他自己住不了。倒不是身体不好,而是他会和很多老人一样,买保健品,成箱成箱地买,家里都堆满了。有一次,我还撞见他把推销的人领回家。丈夫觉得事态严重,担心他受骗,就把公公接回家住。公公是文化人,很在意精神交流。他喜欢看养生书,看了之后经常跟我们讲,我也爱听。他还爱唱京剧,对着电视模仿,有人做他的观众,陪他聊天,渐渐地公公也就不再热衷购买营养品了。公公还同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父亲检查出阿尔兹海默症初期,哥哥照料父亲,两个人总掐架,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很为难,想过把父亲接到身边,但丈夫能接受么?最后我只能这样考虑:按年龄来,公公比父亲年长六岁,年龄大的优先照顾。直到父亲突发脑血栓,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开始正视父亲照护的问题。那时我离退休还有五年,在单位附近租下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让上初中的儿子也搬来和父亲一起住。我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看着姥爷不让他做危险的事情,有什么事及时打电话。这样做也是为了督促自己每天必须去那里,人都有懒惰的时候。每天中午下班后,我赶到父亲的住所,给他做饭,陪他说会儿话,再去上班。下班后又过来照料他的起居,清洁家里,陪到他就寝再离开。那段时间,我和丈夫照顾各自的父亲,生活围着老人转,牺牲了自己的小家生活。这是我最忙碌的时候,维系了两年。等到哥哥60岁退休,父亲已经80岁了,老人再没有精力折腾,哥哥又重新把父亲接回去照顾,这样过了三年。这期间,公公过世,我也终于退休,哥哥才从漫长的照料中“下岗”,由我接替他,全职照顾了父亲最后几年。最后的照顾者父亲是我送走的最后一位老人,今年我60岁,也是一个老人了。不知道在我之后,这种亲人照护老人的习惯,还会不会延续下去。这些年同老人生活,我看着老人变老,自己也在慢慢变化。行事动作变得很轻、很慢,性子也渐渐不急不躁,生活作息也更早地趋同于老年人。亲力亲为地照顾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除了有能力,也得端正心态,自己很累,被照料的老人也会感受到压力。照顾一个老人需要整个家庭成员的配合。我有许多办法,请住家阿姨、请钟点工,兄弟姐妹也可以帮我分担所需的金钱和精力。我今天照顾老人,也在学习以后怎么照顾自己。从老人身上,我知道每年要定期体检,除了基础的项目,会做的更细致一些。今年我去做了胃肠镜检查,肠癌发病率很高,早发现能早预防。我们家族的老人常发生脑溢血,我对这个疾病就有认知,知道该怎么去避免。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健康,更有生命质量的活着。经历过照顾老人的麻烦,我不愿意让孩子照顾,他们这代人特别单。我儿子今年30岁,没有结婚,我们在一个城市,每代人的想法不同,他成人后就搬出去独自住,我们每周见一次面。如果儿子将来需要我,要我为他带孙子,我很乐意,亲人之间有抚育关系才能维持亲密。到我的下一代,子女照顾父母的情况不一样,社会体系发生了变化,环境也在变。我年轻的时候,工作在事业单位,朝九晚五不用加班,单位还能分房子。现在有多少年轻人有这个条件。老人生病卧床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十年、二十年是常态,不是年轻人请一两天假赶回家去就可以解决的事。40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将来养老会是个问题。我比父母那代要幸运,知道自己将来会遇到什么,早做准备,积累经验。我很早就给自己的孩子“打预防针”。我对儿子说,以后我动作迟缓了,和我一起逛街吃饭,路走不利索、饭吃得也慢的时候,可不要嫌弃我。我有一些旧的东西跟不上时代了,只希望你对我有耐心一些,允许一个60岁的人犯错。经历了照护高龄父母,我意识到自己将来是要去住养老院的。我接受这样的安排。从我的经历来讲,即使请住家保姆,一对一服务,人也是会烦的。养老院更专业,管做饭的、管洗澡的,分工细致,你面对的也不会是一个人。但在这一点上,我和丈夫有分歧。到我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接纳衰老。明天的体力肯定比今天要更差,日渐衰老、遭遇病痛,谁都要走到这一步。人老了最难保留的是尊严。如果我头脑清楚,自己就能够做决定,如果不能,也会提前告诉孩子。曾经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信,交代了最后的遗言,等真要走了,就不抢救了。我把文章转发给儿子,跟他说,这就是我的态度。撰文 | 周婧编辑|温丽虹文章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2023年04月10日
3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8
9
10
...
25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