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AD知识 下的文章 - 天下无呆
**手机版登陆界面按钮/>
** 显示logo图标语句/>
首页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开始搜索
1
什么是混合性痴呆?有多少患者是混合性痴呆症?它的危害更大吗?
500 阅读
2
与失智症共生:学会当自己的医生
425 阅读
3
关于九期一(甘露特钠)疗效调查
411 阅读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要点
376 阅读
5
同型半胱氨酸是最准确的独立健康指标
241 阅读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搜 索
标签搜索
视频
非药物治疗
AD
症状
意见反馈
照护
新冠病毒
大脑炎症
天下无呆
累计撰写
14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7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页面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找到
53
篇与
AD知识
相关的结果
2023-01-31
家中长辈患了AD,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根据发病特点,可以将AD分为散发性AD和家族性AD,一般认为AD发病受到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家中长辈患了AD,不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约95%的AD患者属于散发性AD,其发病时间较晚,大部分在65岁后发病,这类AD患者不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在散发性AD中,APOE基因是最重要的一个风险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携带有APOEε4风险基因的个体,提示其患病概率增加。研究发现,携带2个APOE ε4等位基因的人群AD发病概率提高约14倍。此外,有1-5%的AD患者属于家族性A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时间较早,多于65岁前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发病特点,表现为家族中多位成员患病。目前的研究认为,早老素1基因(PS1)、早老素2基因(PS2)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APP)是常见的家族性AD致病基因,其突变会导致家族性AD的发生,如果家中长辈患的是家族型AD,则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就相对较大,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认具体的突变基因携带情况,从而判断未来患病的风险。如果携带有这些致病基因,则未来很有可能在65岁前患病。如果家族中出现多代多位成员患病,要怀疑家族性AD的可能性,此时可与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同胞兄弟姐妹)进行基因检测,筛查家族性AD相关的致病基因。如果散发性AD患者想要了解自身的APOE风险基因携带情况,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明确。目前的基因检测一般通过外周静脉采血进行,部分三甲医院可以进行APOE基因型和PS1、PS2和APP基因的检测,此外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也有基因检测服务。目前AD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有长达10-20年的临床前期阶段,在无症状阶段进行早期的基因筛查,有助于早期了解自身的患病风险,从而密切监测认知功能,提高重视程度,并及早进行相关干预。虽然风险基因在AD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培养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多样有益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D风险。题目设计:默然老师内容提供:王小琪博士编辑:王磊老师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
2023年01月31日
4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1-31
去医院检查AD该挂哪个科的号?查什么项目?
如果想要去医院检查AD,挂“神经内科”的号,如果神经内科有细分方向的亚专业门诊,可挂“记忆门诊”的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已经能够采用多种手段进行AD早期筛查。目前医院可以做的检测方法包括系统性认知评估、生物标志物检查、基因型检查、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PET(18F-FDG-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大脑核磁共振检查。目前还在临床科研阶段的检测方法有血浆生物标记物、尿AD7c-NTP检测,这些检测方法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指日可待。1.系统性的认知评估:包括记忆、执行、语言功能,总体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日常能力评估等。常用的量表有: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华山版(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 AVLT-H)、连线测验A和B(shape trails test, STT-A and B)、波士顿命名(Boston naming test, BNT)、词语流畅性(verbal fluency test, VFT)、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basic,MoCA-B)、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mory and executive screening,ME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日常认知量表(everyday cognition,Ecog)、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y questionaire,FAQ)、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scale,NP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HAMA)、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SQ)以及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等。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对痴呆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定量诊断都有意义。2.生物标志物检查:包括淀粉样蛋白(A)及Tau蛋白(T),是定性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记物。检测方法包括脑脊液检查或PET检查。脑脊液检查可发现Aβ42水平降低,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增高。部分医院可开展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检查,淀粉样蛋白PET检查可见淀粉样斑块在大脑皮层AD特征脑区沉积,Tau-PET检查可见Tau病理。3.基因型检查:如ApoE基因型测定,如果携带ApoE ε4型基因,则罹患AD的风险更高,既往研究发现ε2基因可保护人们免患AD,而且还与长寿有关。对于比较年轻的AD患者,建议加测是否有APP、PSEN1、PSEN2基因突变等,有助于确诊早发家族性AD,但这些指标尚不能用作疾病的临床诊断。4.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PET(18F-FDG-PET):退行性变的痴呆,尤其是AD,代谢障碍远在神经影像学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前就已出现,可引起记忆和认知功能改变。典型的代谢降低区域突出地分布在顶-颞联合皮质,此后是额叶皮质。一般不影响原始皮质、底节、丘脑和小脑。典型的代谢异常分布有助于将AD和其他疾病鉴别,依靠典型的受累和非受累区域所见,可区分AD与非AD,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研究证明,AD的脑血流恒定地减少,其减少程度与痴呆严重程度相关。6.大脑核磁共振检查:需加扫冠状位,可提供大脑结构性改变的诊断信息。可有颞叶、海马萎缩等表现。7.血浆生物标记物检查:部分医院可开展血浆生物标记物检测,ELISA或者SIMOA方法检查血浆中AD标记物是近年来兴起的简便易行的AD早筛方法。如血浆Aβ42,p-tau、NFL、GFAP水平等,对疾病有一定的提示意义。8.尿AD7c-NTP检测:1992年美国麻省总院de la Monte 博士大量尸检实验表明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脑脊液中AD7c-NTP水平异常升高。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蓉教授自主研发尿AD7c-NTP检测,证实尿液检测与脑脊液检测具有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中AD7c-NTP水平。AD7c-NTP水平异常升高表明受检者大脑额颞叶正在发生广泛的神经元损伤,该指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定性诊断AD的标记物:A和T的检查方法中,PET或脑脊液检查方法是金标准。鉴于我国不同地区诊断AD的医疗条件有不同,AD早期筛查,至少要做量表筛查,包括MMSE,MoCA及AVLT等。如经济条件允许,建议加做脑核磁检查(加扫冠状位看海马),上述检查为AD的常规检查。为明确诊断AD,鉴别诊断相关的检查也很重要,鉴别诊断需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同型半胱氨酸、甲功五项、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抗体三项(丙肝、梅毒及艾滋)。因为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小血管性认知下降;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叶酸和维生素B12严重缺乏也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梅毒或者艾滋病等传染病也会导致中枢性麻痹,进而造成认知功能下降。到医院做AD筛查需要做哪些项目,一方面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医疗条件,再就是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所处的阶段,如果患者已经进入痴呆阶段,建议患者完成CDR量表检查,家属详细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史及发病史,完善核磁检查明确颅内病变情况,方便医生进一步给予诊疗意见。韩璎教授科研团队开展的AD早期筛查科研项目,招募志愿者工作持续进行中。欢迎全国各地符合条件的同胞报名参加。项目组为入组的志愿者免费做AD诊断、鉴别诊断的全套检查。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题目设计:默然老师内容提供:杜文莹博士编辑:王磊老师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
2023年01月31日
2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1-16
21项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展
摘要:个体化多领域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认知功能并降低AD/心血管疾病风险。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的20-30年之前,他们的大脑中就会开始有淀粉样蛋白积聚和tau蛋白的缠结,即病症早已存在。在欧美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为5%,85岁以上发病率达到30%以上,全球目前估计有5千万,中国估计为1千万,预计2050年全球约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1.3亿。根据2017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症患病率为5.56%。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和逆转阿尔茨海默症的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运动和脑力训练可以减缓认知能力的下降,甚至可以预防患者发展成重症。个体化、多领域的干预措施能改善认知能力 每个人生活方式和环境不同,统一的生活方式标准不适合所有人,所以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量身定制的独特计划。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Dr.Richard Isaacson 2019年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还能在18个月内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该研究发表在Alzheimer’s and Dementia杂志上。研究者Isaacson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项临床试验证实个性化的临床管理能够提高认知能力、降低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和心脏病风险。”该研究招募了154名年龄在25-86岁之间的患者,这些患者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家族病史。虽然这些参与者并未出现记忆丧失的症状,但是在认知测试中有35人被诊断出轻度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是指出现了认知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足以引起家人和朋友的注意,但是不影响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研究中21项个性化定制的生活方式 研究者根据临床和生物标志物数据,为每个参与者制定了个性化、多领域的干预建议,平均每个人的方案中包括21种生活方式的调整与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方法(药物/维生素/补充剂)、非药物方法(针对运动、营养、心血管风险、睡眠、认知训练、压力)的定制建议。其中,体育锻炼和饮食是方案中最重要的两个项目,这两项也根据每个人进行了个性化的设定。例如,体育锻炼一项,有的人建议进行间隔的有氧运动,有的人则建议平衡球训练以及站立式举重训练。在饮食方面,咖啡因的摄入建议在下午2点之前,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些人需要执行一天12小时或更长时间停止摄入碳水的间歇性断食方案。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初期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中,生活方式严格遵从21种项目中12项以上的患者,在18个月后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了;而那些只遵守了12项以下的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虽然这一结果令人惊喜,充满希望,但研究者表示该研究旨在证实,个体化多领域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认知功能,并降低AD/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一结论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撑。个性化定制的生活方式举例 干预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不同个体情况(是否有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基因的存在(如APOE4)、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代谢疾病的存在等,具体标准如下图。对于携带有APOE4基因型并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建议低碳水高纤维饮食,限制卡路里摄入、补充EPA/DHA、植物固醇类(植物油、果仁及种子和蔬菜)、多食用富含omega-3的鱼类、晚上禁食;运动方面建议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对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建议低碳水高纤维饮食,限制卡路里摄入,建议可可黄烷醇(可可、黑巧克力)的补充。对于体重超重的患者:饮食方面建议限制卡路里摄入、补充可可黄烷醇(可可、黑巧克力)、低碳水高纤维的饮食;运动方面建议有氧运动、抗阻训练。为了及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培养运动习惯;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多用脑,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交活动,避免与社会隔离;保持乐观心态。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听力损失、认知症家族史的患者:需控制体重、矫正听力、保持血压稳定以及胆固醇、血糖水平。文章来源: 未名脑脑谈阿尔茨海默
2023年01月16日
5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1-0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痴呆老人居家照护的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由于痴呆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护,并且对防控措施不容易完全理解,因此他们既是易感人群,而一旦感染也容易成为新的传播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ADC/CAWA )针对痴呆老人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以下提示。 外出活动的受限,朋友聚会的减少,家庭成员居家和老人共同生活的时间无疑是增加了,这样也就有时间来更多的陪伴老人,有时间来更多的去思考。 脱掉自己的外套,放下手中的手机,把视线从屏幕上拉起来投向周围的面庞,放慢自己的脚步,减慢自己的语速,降低自己的语调,舒缓自己的语气,慢慢的用心来欣赏这个家,慢慢的用心来陪伴老人,在隔离病毒的同时,拉近与家人的距离。你将:1. 有机会从生命故事中去理解和思考老人的言行。2. 有时间得以认知和理解老人日常生活的全景状态。3. 有时间去了解老人的生活作息规律。4. 有时间去理解老人的情感交流方式。5. 有时间去发现老人超乎你想象的能力。6. 有时间去学习实践照护老人的知识。7. 有时间去陪老人聊天,下棋,打麻将。8. 有时间去陪老人在阳台上一起散散步。9. 有时间去跟老人一起做些家务。10. 有时间去和老人共同回忆自己的成长。11. 有时间去和老人共同缅怀老人的人生旅途。12. 你的陪伴减少了老人外出走失的风险。13. 你的陪伴提升了老人的安全感,信任感,满足感,幸福感。14. 你的陪伴改善了老人生活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性。15. 你的陪伴使得老人的营养,卫生,睡眠得到改善。16. 你的陪伴也是你人生旅途的加油站。 隔离的是病毒,隔不开的是情感。不怕寒风吹,心与你相随。来源: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康丰娟 郭艳娥 王炜 周波 解恒革
2023年01月09日
3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2-01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国人知晓率和就诊率调查白皮书2021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病因。对于AD尚无可逆转病程的治疗手段,因此,针对AD的早期防治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关于AD的宣教众多,但是我们尚不清楚公众对于AD,尤其是临床前期AD的知晓率及主动就诊情况。 方法:本研究基于线上调查的方法,设计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放AD临床前期国人知晓率和就诊率筛查问卷。 结果:研究发现,在总体人群中,AD的知晓率为87%,AD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的知晓率为78%,但因自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而选择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比例仅为17%;对于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主观就诊率为30%。 结论:目前公众对于AD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仍是不够的,加强临床前期AD防治理念的宣教任重道远。前言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引起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数十年,人脑就已存在AD特异性的病理生理学改变[1, 2]。总结国内外药物研发失败的经验教训,AD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针对AD临床前期联合开展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已经成为AD防治的热点。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即患者自我感觉认知水平较自身从前有下降(自我纵向比较有下降),但是客观的神经心理学检查没有达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或痴呆的程度[3]。SCD被认为是AD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3年内SCD进展为MCI或痴呆的风险高达40%-62%[4]。SCD很可能是修饰AD疾病进程的重要“时间窗”和实现早期AD靶向干预的关键环节。随着2019年国产原研药问世和2021年国际上靶向药获批,填补了AD临床前期药物治疗的空白。因此,在临床前期发现AD,诊断AD更加有意义。 近年来,虽然国内对于AD早期诊治的健康宣教日益加强,但是有关国人AD知晓率和就诊率的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尤其是对于AD临床前期SCD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等问题尚未见相关研究。因此,我们设计了AD临床前期国人知晓率和主观就诊率的调查问卷,旨在初步揭示国人对于AD及SCD的认知情况及重视程度,为今后开展早期AD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参与调查人员及单位调查方法 · 本次调研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基于问卷星调查平台,设计了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国人知晓率和就诊率筛查问卷(调查问卷1)以及影响主观就诊率的评估问卷(调查问卷2)。本次调研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发起,各联盟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如向当地群众发放和宣传问卷。同时,本次调研还借助互联网平台(百度和巢内网)进一步扩大调研群体。 调查问卷1首先从年龄、性别、省份、学历、职业、每月可支配收入、婚姻状况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维度进行基本信息的采集,然后调查患者对早期AD的知晓率和主观就诊率的情况。此外,针对患者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2,进一步分析影响主观就诊的潜在原因。调查问卷1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国人知晓率和就诊率调查问卷2 影响个体主观就诊的因素调查调查结果 · 一、调查问卷整体情况介绍 调查问卷1调研周期为:2021年07月02日至2021年08月06日,总共回收问卷15013份,参与调研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0个,如图1所示,问卷调查参与度排名前十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为:北京(23.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97%)、上海(7.59%)、云南省(7.53%)、甘肃省(5.97%)、山东省(5.18%)、福建省(3.09%)、河北省(3.08%)、广东省(2.86%)、四川省(2.84%)。调查问卷2的调研周期为:2021年08月16日至2021年09月04日,共回收问卷2390份。二、人口学基本信息统计 参与问卷1调研的女性有9401人(63%),男性有5612人(37%),提示本次调研女性的参与度更高。本次调研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以中青年为主(下图)。 参与调研的人士绝大部分为已婚(65%,图3),并且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显示:非常好46.5%,较好40.9%,一般11.8%,较差0.7%,提示绝大多数参与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和睦。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大部分参与者的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占比80.59%。我们也对调查参与者的职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次参与调研的人员主要从事医疗和互联网行业。 多数人月收入集中在2000~10000元/月(2000~5000元:36%;5000~10000元:27%),11%的受访者月收入≤ 2000元,17%的人群收入为10000~20000元,仅有8%的人群收入大于20000元。三、AD、SCD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的分析 在总体人群中,AD的知晓率为87%,SCD的知晓率为78%,但选择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比例仅为17%。此外,我们对男性、女性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分别做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AD的知晓率为90%,SCD的知晓率为82%,主观就诊率为19%;而在男性中,AD的知晓率为81%,SCD的知晓率为70%,主观就诊率为15%,提示女性在AD、SCD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方面比男性偏高。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收入情况下,调研参与者对AD、SCD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在2000~5000元/月、5000~10000元/月时,AD、SCD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最高,且不同收入组的AD、SCD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 < 0.001)(下图)。 此外,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的AD、SCD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最高,且不同学历组的AD、SCD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显著不同(P < 0.001)(下图)。 提示我们收入情况、学历水平很可能影响对早期AD的知晓率,并影响个体的主观就诊情况。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不同职业人群,尤其是医生和互联网从业者的AD、SCD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情况。结果显示:医生群体的AD知晓率为97%,SCD知晓率为92%,主观就诊率为16%;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群,其AD知晓率为91%,SCD知晓率为80%,主观就诊率仅为5%。互联网从业者主观就诊率偏低的潜在原因可能是参与调研的整体人群较年轻,平时对于AD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高。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医生群体对AD及SCD普遍知晓,但仍存在较低的主观就诊率。 考虑到AD的发病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AD的发病率越高,而本次参与调研的人群集中在40岁以下,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的知晓率及主观就诊率情况。研究发现,在中老年亚组人群中,AD的知晓率为81%,SCD的知晓率为74%,选择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比例为30%。提示我们,相比于年轻人,中老年群体可能更为关注自身认知状况的改变,主动寻求诊治的意愿相对更高。四、影响主观就诊率的因素分析 基于调查问卷2,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轻视疾病,常见的几种理由包括:最近工作、生活压力大,过段时间就好了(56.54%);或者认为现在症状很轻,应该没啥大问题(40.79%);或者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29.17%);有人嫌医院挂号排队太麻烦(16.15%);还有人认为即使早期诊断明确,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14.24%);甚至有人认为人老后都会得老年痴呆,完全没必要去看医生(10.05%)(下图)。讨论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5, 6]。AD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据2021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事实和数据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9年,死于卒中、心脏病和艾滋病的人数逐渐下降,而死于AD的患者人数增加了145%[7]。因痴呆患者的增加而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也是逐年加重的[8]。 遗憾的是,目前来医院就诊的AD患者多为痴呆中晚期。因此,我们要重视AD的早期防治[9]。 目前普遍认为,AD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临床前期阶段。根据2018年制定的NIA-AA诊断标准,整个AD的疾病谱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SCD阶段[2]。SCD人群是我们早期干预AD的最佳靶向人群[10]。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经过前期的科普宣教,公众对于AD及SCD的知晓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更深层面也反映了公众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及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对于AD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的中老年人群,虽然主观就诊率较年轻群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整体主动就诊的意愿仍偏低。这也为我们今后开展相关科普宣教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只有让公众真正了解AD,了解AD的整个发展进程以及疾病晚期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的严重危害,才能使得公众重视A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线上调研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于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调研数据。但是,本次调研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采用线上调研方式,因此受调查者大多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对于高龄人群、偏远地区的低学历人群,由于手机的普及率较低,这种线上调研的参与度明显下降,导致本次调研的人群抽样覆盖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结果偏倚,其中职业偏倚比较明显,医生职业占比最大;其次,本次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不够深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针对中老年群体进行调研,减少抽样造成的偏移。此外,还要充分考虑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得调查问卷的设计更为精细化和层次化。结论 · 本次调查发现,目前国人对于AD临床前期概念的知晓率比较高,但是与其不匹配的是主观就诊率很低。反映出来的本质还是对于AD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严重不足。 加强临床前期AD防治,“知己知彼,早诊早智”理念的宣教,任重道远。Reference:1 Sperling RA, Aisen PS, Beckett LA, et al. Toward defining the preclinical sta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s on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ement, 2011, 7(3): 280-292.2 Jack CR, Jr., Bennett DA, Blennow K, et al. NIA-AA Research Framework: Toward a biological defi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ement, 2018, 14(4): 535-562.3 Jessen F, Amariglio RE, van Boxtel M, et al.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in 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ement, 2014, 10(6): 844-852.4 Jessen F, Amariglio RE, Buckley RF, et al.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J]. Lancet Neurol, 2020, 19(3): 271-278.5 Jia L, Quan M, Fu Y, et al. Dementia in China: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advances [J]. Lancet Neurol, 2020, 19(1): 81-92.6 Wu YT, Ali GC, Guerchet M, et al.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 [J]. Int J Epidemiol, 2018, 47(3): 709-719.7 2021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J]. Alzheimers Dement, 2021, 17(3): 327-406.8 Jia J, Wei C, Chen S, et al. The cos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hina and re-estimation of costs worldwide [J]. Alzheimers Dement, 2018, 14(4): 483-491.9 Scheltens P, De Strooper B, Kivipelto M, et al. Alzheimer's disease [J]. Lancet, 2021, 397(10284):1577-1590.10 孙宇,王晓妮,陈观群,盛灿,李轩宇,杨勤,李陶然,杜文莹,王小琪,林立,刘奕,冯逢,胡笑晨,韩璎*.解读Lancet Neurology发表的主观认知下降的特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5):396-401. DOI:10.3760/cma.j.cn113694-20191221-00802数据分析及执笔:盛灿博士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
2022年12月01日
4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8
9
10
11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