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照护交流 下的文章 - 天下无呆
**手机版登陆界面按钮/>
** 显示logo图标语句/>
首页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开始搜索
1
什么是混合性痴呆?有多少患者是混合性痴呆症?它的危害更大吗?
402 阅读
2
与失智症共生:学会当自己的医生
355 阅读
3
关于九期一(甘露特钠)疗效调查
339 阅读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要点
254 阅读
5
同型半胱氨酸是最准确的独立健康指标
221 阅读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搜 索
标签搜索
视频
非药物治疗
AD
症状
意见反馈
照护
新冠病毒
大脑炎症
天下无呆
累计撰写
13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7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页面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找到
25
篇与
照护交流
相关的结果
2023-07-06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如何迈出第一步?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接纳病症的检查结果,同时积极配合治疗,与家人朋友多进行沟通,延缓病情的发展。预期变化先了解一下预期的变化有利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应对病情,接纳自己。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说话时会想不起该用的那个字,思路不连贯,很难按照指示做事或记不住生活中的小事。之后,您会觉得迷茫,甚至连做熟悉的工作也有困难,这些都是病症造成的,阿尔茨海默病会影响您的记忆、思考能力和行为,直到您周围的人开始发现您的异常,自此,阿尔茨海默病开始影响您的生活。应对措施1.清楚自身情绪变化在得知患病时,您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情绪反应,可能出现生气、难堪、沮丧、害怕和悲伤。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而且也有可能反复出现。重要的是要让亲近的人知道您的感受。同时,也要留意您家人产生的情绪波动。很多时候患者会感觉到沮丧或抑郁,如果感觉这些情绪难以接受,应当及时就医。2.与人分享让您的亲人知道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向他们解释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这种疾病会带来的影响。与他人分享这些信息,不仅可以让他们明白给您造成的困难,也让您有机会告诉他们怎样才可以帮助您。3.尽量认识阿尔茨海默病了解病程的发展,学习日常生活上的应对方法。4.寻找其他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可以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是有些药物能够帮助缓解个别患者的某些症状,患者或家属可以与医生商讨这些药物的好处和风险。5.了解疾病会影响您的能力专注于您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您做不到的事。寻找可以帮助您应对改变的措施,例如在小本上写下重要的事情,在手机备忘录中留下定时讯息。尽量简化您的生活。按规律做事情。6.寻求支援寻找一个真正知心的人分享您的感受,他可能是您的家人、好朋友或是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友。无论他是谁,最重要的是与他们分享您的经历和感受,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写下来也很有帮助。不要因为患病就切断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多交流有利于延缓病情发展。7.计划未来现在开始为将来做好准备:如果您是在职人士,开始为自己退休做准备是很必要的。如果您拥有一门生意,您要计划到什么时候您不能再独立做工作。如果有些私人方面的决定未做,您现在就要做出这些决定。确保法律文件和财产已安排妥当。确保您有授权人在您不能自己处理事情时帮助您做财产和医疗方面的决定,让她/他知道您的意愿,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确保您的意愿得以执行。8.照顾好自己尽量做些您喜欢的以及对您有意义的事情,多参与活动、饮食均衡并多与家人、朋友相聚,保持身心健康,尽管您会感觉病情时好时坏,您应该努力让每一天活得充实和有意义。参考文献:The family caregiver's role in Alzheimer's diseaseWilliam E. HaleyNeurology May 1997, 48 (5 Suppl 6) 25S-29S; DOI: 10.1212/WNL.48.5_Suppl_6.25S文章来源:黄手环行动
2023年07月06日
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7-06
家有认知障碍症长者,这些危险因素不可不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对普通人看似无害的事情,对认知障碍症长者却是极度危险甚至可能致命的。因为认知障碍症长者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部分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往往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遭受各类危险。今天就来给大家细数一下这些“致命”风险和隐患。食物卡刺长者咽部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减退,难以通过口腔咀嚼辨别、剔除肉中的鱼刺、鸡骨。所以食用鱼肉,鸡肉时最好是家属帮助挑刺后剁成很细的肉泥,做成肉丸食用,一旦被卡到,绝不可采取硬吞饭团等方法处理,应及时到耳鼻喉科门诊取出。不要让认知障碍症长者拿一些小件物品玩,有时候他们不能判断哪些是食物,所有小件物品都会往嘴里放,这样也非常容易发生气管的卡噎。粘稠导致肠梗阻尽量不要给认知障碍症长者食用粽子、糯米团等粘稠、难消化的食物,即使食用也应该少量分次,否则对于咀嚼功能退化的老年人,易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每年胃肠外科收到的肠梗阻老年患者中,很多都有进食上述食物的病史。呛咳风险在家中,与认知障碍症长者吃饭时要特别注意,喝水吃饭时不要说话,如果遇到呛咳,可以尝试帮助他把头低下一点再吞咽,看是否仍有呛咳。认知障碍症长者很多都有喉肌松弛问题,吞咽时不能完全封闭喉口,饭粒或汤水刺激气管,导致呛咳。而呛咳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对于肺炎老年人抵抗力弱,很容易变成重症,而对于一些严重呛咳则可能直接导致窒息等风险。烧伤烫伤认知障碍症长者因为控制能力和对危险的意识不足,有时候会主动触碰烫热物体,或动作失误引起烫伤。生活中,以火焰烧伤和热水、热油等热液烫伤最为多见。许多患者在受伤之后直接在创面上涂抹香油、酱油、黄酱、牙膏等物品后便急急忙忙到医院就医,但这些日用品并无任何治疗烧烫伤的作用,且只能增加医生治疗的困难。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是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跌落风险如认知障碍症长者不慎从高处坠落,坠落时多导致颅脑出血、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不可恢复,愈后很差,死亡率很高。所以住在农村的要注意让长者远离晒场、水泊等危险环境,而住在城市或楼房的家庭则要防止长者攀爬窗户或从楼梯跌落。不要以为很高的地方摔下来才会死人,实际上,很多长者是在家中发生摔倒后导致严重问题而引起死亡的,家属在家要做好各种防护,例如不要摆放地毯等容易发生摔绊的物品。而在浴室等湿滑的地方,可以增加防滑垫或扶手。家中有楼梯的人家,尽量安排长者在1楼休息和活动,减少长者上下楼的几率。给长者配备一把合适的拐杖或助行器,能够有效帮助下肢无力的长者行走,并降低摔倒风险。长者睡觉的床不宜过高,防止长者在睡梦中发生跌落引起的危险,床头可以放一些遮挡物品。漏电危险对于家中有认知障碍症长者的家庭,插座等都要更换成有儿童保护功能的,并尽量不摆放在明处,尤其尽量让家电远离水源,防止长者因为喝水、洗手等行为发生的漏电伤害。家中的电闸要采用有保险开关的,保证短路后立刻断电。对于各种家电,有伤人风险的也需要布置远离长者的日常生活区域,并做好防护,平时不用的时候拔下插头,断电。不要将电源板裸露在地面,有些失智长者会搞不清方位,随地大小便,如果恰巧在电源附近,容易导致短路。还有长者自己洗衣物或忘记关闭水龙头,导致家中地面漫水,也会发生危险。因此建议电源线安装在离地40公分位置。要定期检查长者经常活动及触碰区域的电线及电器是否有破损,有些长者有咬东西或拆物品的习惯。走失死亡有调查资料显示认知障碍症长者若失踪48~72小时而仍未寻获,死亡率高达4成。而脱水与失温是走失长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认知障碍症长者易发生走失,对于该危险只能防患未然,从防止长者走失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走失是在家中发生的,因为长者主动开门而走失。对于有以上问题的长者,可以购买阻门器,安装在长者的房门上,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安装在门下方的开合开关,普通人打开很容易,而认知障碍症长者自己不会打开。交通危险携带认知障碍症长者出门的时候,可以购买安全绳,将长者和照护者手臂系在一起,防止长者突然作出危险举动。要帮助他注意交通安全,因为其他人并不能判断出长者是认知障碍人群,因此驾驶人员并不能有意识地躲避或减缓车速。这里还要说一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老人代步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这类电动交通车与机动车混行,但由于速度慢防护能力差非常容易发生各种交通安全问题。用药风险认知障碍症的用药往往与精神类或安定类药物有关,这些药品在使用中需要非常谨慎,依照每个患者的不同,医生会给予相应剂量。对于中药,同样建议先询问正规的中医,为长者进行诊断后按照所开药方抓药,不要轻易相信偏方。很多认知障碍症家属习惯通过借鉴其他家属的用药方式来给老人买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建议在给长者用药前一定要先去正规医院进行问诊,按医生建议服药。管路脱滑很多认知障碍症长者在中晚期会借助各种辅助仪器或管路,比如食管、尿管、输液等,管路脱滑80%是因为固定不当导致的,其次长者本身在不舒服时候也可能扯拽管道导致危险。 对于前者,要做好充分的环境评估,并按照正确方式固定管线。对于后者,首先要尝试和长者进行沟通,告知对方必要性,并随时监控长者的情况,及时发现他的不适或意图。对于无法有效沟通的长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约束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长者的舒适和情绪,尽量安抚长者,并让他感到放松。参考文献:M. Dolores Calero , Elena Navarro, Cognitive plasticity as a modulating variable on the effects of memory training in elderly persons, Archives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Volume 22, Issue 1, January 2007, Pages 63–72, https://doi.org/10.1016/j.acn.2006.06.020文章来源:黄手环行动
2023年07月06日
2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5-26
音乐对记忆的有益影响可能取决于听音乐的方式
根据莫扎特效应”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在背景中听古典音乐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研究对象是经历轻度认知障碍的人群,在听“高度激发性”音乐时确实发现了个体差异。鉴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来对抗认知障碍,背景音乐一直被提议作为改善与记忆相关任务的可能治疗选择。它的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但这种关系现在被发现可能由新的个体间参数决定,这意味着它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加复杂。这是由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UOC)健康科学学院认知神经实验室小组的研究带头人Marco Calabria领导的研究所展示的,他现在正在考虑新的实验。由西班牙科学与创新部资助的“莫扎特效应与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MEM-COG)”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在进行记忆任务时,听背景古典音乐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损害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学习水平。然而,发现听更具“高度激发性”的音乐可能对那些习惯于将音乐作为情绪调节器的人有积极影响,这表明还有进一步的假设和研究的潜力。该研究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开放获取版上,研究是在巴塞罗那圣保罗医院的神经心理学单元进行的,涉及了该医院的研究人员、蒙特利尔康科迪亚大学和马德里格雷戈里奥•马拉尼昂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没有普遍效应“我们没有发现音乐在对MCI患者的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普遍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但我们发现它会被每个人调节。如果人们经常将音乐用作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节器,例如帮助他们保持冷静或提供陪伴,他们将更容易从音乐中获得进一步的好处,当他们需要学习新东西时。”具有心理生物学博士学位的Calabria解释道。研究对象是患有轻度遗忘性认知障碍的人,即由于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大脑部分的退化而出现记忆问题。实验包括观察24张人脸的照片。参与者被要求记住这些照片,10分钟后,他们被要求查看一组新的系列,其中包含之前的24张图像和24张新图像,以尝试识别他们已经看过的图像。经典音乐的选择第一次测试是在信息巩固阶段听古典音乐,但在恢复阶段不听,而第二次测试则在两个阶段都重复了听觉刺激。然而,在结果方面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之所以在这些实验中使用古典音乐,是因为“这种音乐介于放松和激发之间,已经被证明是增强记忆最有效的类型”。此外,它是器乐音乐,减少了干扰(可能来自歌词)对参与者在记忆任务中需要学习的内容的影响。一线希望然而,Calabria的团队希望进行第三次实验,使用被认为是激发性而不是放松性的流行音乐,并在初步研究后,他们使用了“Los Diablos”乐队的《Un rayo de sol》(阳光之光)的器乐版本。根据Calabria的说法,在那个实验中,结果表明“将音乐用作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任务中表现更好相关。”正在进行的研究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以继续探索MCI患者对音乐的个体偏好和态度的作用。该团队计划将项目延续到2024年底。在此期间,他们将研究背景音乐在其他认知领域中是否更有用,例如在帕金森病患者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方面。实验还将涉及使用新的红外光谱设备在UOC的神经实验室中,该实验室是最近新开放的实验室之一,它将显示出脑部在认知过程进行时的激活情况。这将有助于确定大脑调节是否存在任何改变,这些改变发生在哪些区域,以及是否取决于研究对象的类型,而不考虑对音乐的反应水平。总的来说,这将有助于找到一种类型的标记,确定哪些人最有可能从音乐在认知任务中获益。“我们对背景音乐如何塑造认知过程的了解越多,我们在认知刺激方面使用音乐作为治疗工具的效果就越好。”研究认知过程专家、UOC神经心理学硕士课程教师Calabria总结道。该研究项目得到西班牙政府科学和创新部的资助,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第3号“健康与福祉”。参考文献:Calabria, Marco等人。“Background Music and Memory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Role of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2023年1月1日:815–829。DOI:10.3233/JAD-221051文章翻译自:阿尔茨海默病杂志
2023年05月26日
4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4-10
退休后,全职照顾父母的老人
大部分人对于退休生活的想象,是颐养天年,享受自由。然而,当退休老人家中有更为年长的老人需要照料,他们从岗位退下后,就需要回到父母床前,成为看护老人的全职护工。55岁退休这年,李秀莲把83岁的父亲接回家中,父亲进入了阿尔兹海默症后期,她承担起24小时照护的责任。全职照顾父亲的4年时间里,她基本上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从26岁起,李秀莲持续参与家中不同长辈的看护。她先后送走了姥姥,婆婆,公公,父亲。看护老人大半辈子,她也日渐衰老。她已经看淡了变老这件事,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人如何老去、如何养老的新理解。于是,她不要求后辈看护自己到终点,只要求对方提供耐心和包容。以下是李秀莲的讲述:退休后,在老人病床前“上岗”55岁这年,我离开工作37年的单位,正式退休。还来不及休息,我就在父亲的病床前“上岗”,成为了看护父亲的全职护工。当时,83岁的父亲已经进入认知症后期,老人身边24小时都不能没有人。把父亲从大哥家接回家前,我参照医院的标准,把家里的一间房间布置成了看护病房。父亲的房间里,放了两张单人床,靠墙的位置还放了一张一米二的折叠沙发。老人的助行器就放在床边,床底下还放了便盆。为了方便老人上厕所、洗浴,规避可能发生的危险,卫生间里要装上特质的扶手。原本房间里的瓷砖,也换成了防滑的木地板。此外,屋内多余的椅子也需要丢掉,降低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我也是个老人了,独自照顾老人,体力、精力都跟不上。当时我的丈夫还没到退休年龄,无法跟我一起全职照顾老人,于是,我找了24小时的住家看护。雇的人40来岁,管我叫大姐,她照料父亲的起居,穿衣服,梳洗,搬动老人等一些重体力活;我负责买菜做饭,清洁卫生。退休之后,我就用这样的照料方式,照顾了父亲11个月。之后,我开始察觉身体出现了问题。家里空间有限,丈夫独自睡次卧,我和看护睡在父亲的房间里。看护睡在剩下那张单人床上,我只能睡折叠沙发。由于睡在上面腿无法伸直,整夜都得勾着腰,11个月下来,我长期全身疼痛无法缓解。我不能让自己也病倒了,经过一番考虑,我决定不再雇佣24小时看护,转而求助钟点工。这样一来,有人帮助的情况下,我也能睡在另一张单人床上,缓解睡眠对我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位刚退休的男同志,人家也愿意过来帮忙。他在我家固定上班,从早九点到下午四点,周六日还给他放假两天。请看护,也是为了给自己喘口气的机会。我不能整天关在屋子里,有时候下楼买菜或者遛个弯,还能转换心情。退休后作为老人去照顾老人,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状态,而是一场长期的“抗战”,我们得有这个认知,再和年轻时不一样了,没有肆无忌惮不遗余力地照顾老人的资格。对我来说,在看护老人之余,保证自己尽量不能病倒也十分重要。平时请看护的钱,是由我们兄妹三人共同分担。每周末,哥哥和妹妹会固定来我家“值班”,全天照顾父亲。那两天,我住在另一套房子里,算是给自己放假。照顾生病的父亲这件事,实际上是我们兄妹之间的一场“接力”。自父亲诊断出失智到去世,病程长达十余年。1999年我的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一直独自生活。73岁这年,他脑部健康问题慢慢显现。有段时间,父亲总是目光呆滞、健忘,性格变得异常暴躁。我们带父亲去医院拍脑部CT,医生诊断这是老年痴呆的前兆。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哥哥大我5岁,我排老二,下面还有一个妹妹,都组建了各自的家庭。父亲生病后,需要有人近身照顾,当时是大哥挑起了重担。和父亲生活,大哥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病情初期阶段,父亲的行为变得很古怪,从早到晚都在修自行车。一开始是找邻居的车修,再后来从收废站把车买下,拆卸零件,接着修。院子里,全是父亲修车的工具和废铜烂铁,乱得像个垃圾场。父亲太能折腾了,乱发脾气、骂人不说,还动手打人,有时候气得哥哥全身哆嗦。父亲曾走丢过两回,最后都被好心人送了回来。找到父亲之前,哥哥吓得腿软,一遍遍地寻找,腿从此落下病根,至今走久了路都会剧烈疼痛。这些麻烦事儿,大哥都一并承担了下来。父亲77岁这年突发脑血栓,左半身子失去了知觉。就医后,老人做了一个月康复训练,身体才能勉强移动。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发展着,到我退休时,他已经无法出门了。照护老人全是琐碎的细节。从早上睁眼,穿衣洗漱,吃饭,吃药,打扫卫生,钟点工陪着父亲,我就去买菜,做饭,吃完中午饭又来一遍。父亲不愿意穿纸尿裤,经常走着就拉了,弄得身上地上都是大便。我和看护就得慢慢把父亲扶到卫生间,一起给他擦洗身体,换衣服,之后再洗了衣服,清洁地面。做完这些,我都得在沙发上休息,体力才能缓过来。等丈夫下班,他去做晚饭,我就利用这个时间回房间补个觉。丈夫性情温和,支持我把父亲接回家照顾,每次父亲洗澡,也都是丈夫代劳。父亲没有固定作息,想睡就睡。为了更好地休息,我慢慢靠近父亲的频率,他睡觉我也睡觉。到了晚上,我一个人看护父亲,他入睡后我得时刻关注着,他一个翻身、咳嗽,我都得去判断他有没有陷入危险。有时候,他突然尿床,我也得及时发现、处理。四年来,没睡过一个整觉。凌晨3点父亲会突然坐起来,喊着要吃饭。我把备好的饼干、蛋糕和牛奶放在父亲面前,他坐在椅子上能吃上3个钟头。熬到清晨6点,他体力耗尽,又爬到床上睡觉。长此以往,我的睡眠变得很浅,明明很累,却整夜整夜睡不着。照顾老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他的变化,从一点点细微处判断老人的精神、体力怎么样。前两天我逛超市,旁边一个50多岁的男士一下子晕倒了。人躺在地上,四肢抽搐。我同倒在地上那个男士说话,发现他意识清醒,马上叫人群散开不要动他,判断他没有生命危险。两分钟后,那个人没事了,自己站了起来。我问他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说知道,脑子里长了个瘤还没做手术,是这个引起的。我嘱咐他按时吃药控制,及时去就医。对方还以为我是医生。这很像我父亲癫痫病病发的时候。他的症状50多岁才出现。以前一年犯一次病,到了后期一个月就得犯两回。父亲犯病时,看起来很吓人,手变成鸡爪,腿也蜷缩无法伸直,整个人都在抽搐,还会口吐白沫,跟触电一样。这个时候照料者一定不能慌张,尽量让他平躺着,保持呼吸通畅,周围也不能有危险的东西。大概一两分钟,等父亲自己缓过去,再慢慢地将他的手脚捋顺,安静下来后老人就要休息了。照顾老人会观察细节很重要。我的父亲心肌功能不全,发生房颤前他会晃动身体,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站在一个地方来回打转。我看到他这样,判断一定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就给他吃药。看护父亲这些年,父亲变回了幼儿时期。他有些行为就像个孩子。父亲喜欢吃鸡蛋,我煮了鸡蛋搁在盘子里,他顺手拿过一个就吃了,总是这样。一开始,我担心他鸡蛋吃多了,胆固醇高对身体不好。后来发现父亲吃得多排泄也快,去医院抽血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才放下心来。他想吃什么,我就多做一些。看护父亲很累,但老人陪一天少一天,我很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乎丧失了表达能力,问他什么都答非所问,无法连接成句,听不懂收音机里的节目,也看不了电视了。白天大多数时间,父亲就坐在沙发上,半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安静得如一株植物。我还是日复一日地试着跟他聊天,聊他的老朋友,“邻居盛大爷您还记得么”,父亲一辈子都生活在北京大院里,周围的邻居、朋友都熟悉,走到哪都能认识好多人。我也常夸奖他,“你真棒,吃得比我还多,来掰掰手腕”。有时候,父亲脸上的表情会略微生动一下,他能感受到有人在陪伴他。2022年年底,疫情放开前,父亲在家离世,活到了87岁。离开那天,我没在家,是哥哥给我打的电话。我赶过去,父亲已经在睡梦中安静地走了。漫长的反哺照顾老人,我心甘情愿,没有被套上道德枷锁的感觉。可能有一些对退休的想象,是终于可以享受生活,去旅游、跳广场舞、上老年大学,去实现年轻时没有条件实现的梦。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人生走到这个阶段,恰好父母需要我,尽孝在我内心的序列里,排在了所有这些事情之前。我是1963年生人,退休前在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还算轻松,有余力照顾家庭。从26岁到现在,40多年时间里,我送走了家中的4位老人。我26岁结婚那年,爱人当时56岁的母亲因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之后成了植物人。我见婆婆的第一眼就觉得她很漂亮,高鼻梁大眼睛,白白胖胖地,安静地摊在床上。我生出一丝怜悯,同样是女人,觉得她不应该是这样。婆婆生了6个孩子,我丈夫是最小的一个,他的哥哥姐姐婚后相继搬出去住。我丈夫特孝顺,说妈妈一定得管,婚后我们和老人住在一个平房里,大小事有个照应。那时候,公公是照顾婆婆的主力。他不到60岁,办理了提前退休,全天候看护婆婆。公公是会计,他把以往的工作经验用到了照顾婆婆身上,到点了吃什么药,什么时候排便、喂水,列成了一个表格,所有的生活细节都拿本子记着。我和丈夫下班后就去接公公的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婆婆的情况。丈夫把婆婆从床上抱到沙发,让老人换个姿势倚靠着。之后,他做饭,我清洗白天换下的尿布。吃饭时,婆婆也要上桌,一家人坐得齐齐整整。给婆婆的饭菜,用粉碎机打成糊状,蒸锅蒸好了,一口一口喂给她吃。饭搁在嘴里,婆婆没有吞咽动作,得不断地用语言启发,“咽呀,咽呀”,我一遍一遍模仿。她也有意识,嘴跟着动,一小罐食物,能吃上两钟头。喂完饭,还要掰开婆婆的嘴清洗口腔,否则容易发生溃烂。那时候我还年轻,没觉得这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有的是体力,觉得只要把饭喂给婆婆,她就能活。如果这都不做,什么都不管,人很容易就饿死、烂死。丈夫每天会给婆婆按摩四肢,定时擦洗身体。婆婆不能走路,为了让她活动,丈夫会把她抱起来。当时丈夫20来岁的年纪,老人140斤的身体一大半都压在他身上。丈夫抱着婆婆,脚还得勾着点儿,带着老太太一点点往前挪。从床边到客厅沙发,10米的距离,来回走上十几分钟。换作我们现在这个年纪,恐怕凭丈夫一个人,根本无法抬得动。婆婆病了12年,漫长的时间里,家人细心照顾,她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婆婆走了一年半之后,我的母亲也过世了。母亲走得突然,原本只是做一个很小的妇科手术,术后第三天突发心梗,没抢救过来,过世时才64岁。妈妈是独生女,婚后一直带着姥姥生活。那时姥姥已经96岁,父亲作为姑爷和姥姥住在同一屋檐下不合适,我把姥姥接到了身边。我从小被姥姥带大,和她的关系比跟母亲还亲近,妈妈走后,我要替妈妈孝敬姥姥。那时候我要去上班,请外人看护,但姥姥根本不接受。第一位看护是一个南方阿姨,早饭习惯做一桌菜,姥姥看不惯,和她起了冲突。我又找了一个北方大姐,姥姥还是找茬,指责阿姨浪费水,用家里的水洗了阿姨自己的衣服。菜做多了,就说人家浪费煤气。第一年,我换了7个阿姨。这种事发生好多回。有几次一大早我刚要出门上班,被阿姨拦住说她不干了。我只好请假,实在走不开,就给我的哥哥妹妹打电话,请他们帮忙,总而言之得四处求人。老人很固执,怎么说都不听,那段时间我承担了很大精神压力。我在家观察姥姥,发现只要屋子里有外人,她就会变得暴躁,很不安。我猜测,姥姥长时间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亲人间的依靠和情感支持突然消失,这件事冲击着她。她不信任护工,也不能接受陌生人来家里。那之后,我把姥姥的远房侄子请到北京。白天,他陪着姥姥,晚上在小区当保安,打两份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人到了晚年,他想依赖的还是自己的亲人。带老人必然会走到一个残酷的终点。我的姥姥活到了102岁,这个年纪也不会得癌症,就是自然而然地衰老了。照顾老人成了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送走一个老人又迎来一个,一开始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我照顾老人特别好,最后都推到我这儿,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原本公公有自己的独立住房,老人70多岁的时候,我们发现他自己住不了。倒不是身体不好,而是他会和很多老人一样,买保健品,成箱成箱地买,家里都堆满了。有一次,我还撞见他把推销的人领回家。丈夫觉得事态严重,担心他受骗,就把公公接回家住。公公是文化人,很在意精神交流。他喜欢看养生书,看了之后经常跟我们讲,我也爱听。他还爱唱京剧,对着电视模仿,有人做他的观众,陪他聊天,渐渐地公公也就不再热衷购买营养品了。公公还同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父亲检查出阿尔兹海默症初期,哥哥照料父亲,两个人总掐架,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很为难,想过把父亲接到身边,但丈夫能接受么?最后我只能这样考虑:按年龄来,公公比父亲年长六岁,年龄大的优先照顾。直到父亲突发脑血栓,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开始正视父亲照护的问题。那时我离退休还有五年,在单位附近租下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让上初中的儿子也搬来和父亲一起住。我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看着姥爷不让他做危险的事情,有什么事及时打电话。这样做也是为了督促自己每天必须去那里,人都有懒惰的时候。每天中午下班后,我赶到父亲的住所,给他做饭,陪他说会儿话,再去上班。下班后又过来照料他的起居,清洁家里,陪到他就寝再离开。那段时间,我和丈夫照顾各自的父亲,生活围着老人转,牺牲了自己的小家生活。这是我最忙碌的时候,维系了两年。等到哥哥60岁退休,父亲已经80岁了,老人再没有精力折腾,哥哥又重新把父亲接回去照顾,这样过了三年。这期间,公公过世,我也终于退休,哥哥才从漫长的照料中“下岗”,由我接替他,全职照顾了父亲最后几年。最后的照顾者父亲是我送走的最后一位老人,今年我60岁,也是一个老人了。不知道在我之后,这种亲人照护老人的习惯,还会不会延续下去。这些年同老人生活,我看着老人变老,自己也在慢慢变化。行事动作变得很轻、很慢,性子也渐渐不急不躁,生活作息也更早地趋同于老年人。亲力亲为地照顾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除了有能力,也得端正心态,自己很累,被照料的老人也会感受到压力。照顾一个老人需要整个家庭成员的配合。我有许多办法,请住家阿姨、请钟点工,兄弟姐妹也可以帮我分担所需的金钱和精力。我今天照顾老人,也在学习以后怎么照顾自己。从老人身上,我知道每年要定期体检,除了基础的项目,会做的更细致一些。今年我去做了胃肠镜检查,肠癌发病率很高,早发现能早预防。我们家族的老人常发生脑溢血,我对这个疾病就有认知,知道该怎么去避免。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健康,更有生命质量的活着。经历过照顾老人的麻烦,我不愿意让孩子照顾,他们这代人特别单。我儿子今年30岁,没有结婚,我们在一个城市,每代人的想法不同,他成人后就搬出去独自住,我们每周见一次面。如果儿子将来需要我,要我为他带孙子,我很乐意,亲人之间有抚育关系才能维持亲密。到我的下一代,子女照顾父母的情况不一样,社会体系发生了变化,环境也在变。我年轻的时候,工作在事业单位,朝九晚五不用加班,单位还能分房子。现在有多少年轻人有这个条件。老人生病卧床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十年、二十年是常态,不是年轻人请一两天假赶回家去就可以解决的事。40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将来养老会是个问题。我比父母那代要幸运,知道自己将来会遇到什么,早做准备,积累经验。我很早就给自己的孩子“打预防针”。我对儿子说,以后我动作迟缓了,和我一起逛街吃饭,路走不利索、饭吃得也慢的时候,可不要嫌弃我。我有一些旧的东西跟不上时代了,只希望你对我有耐心一些,允许一个60岁的人犯错。经历了照护高龄父母,我意识到自己将来是要去住养老院的。我接受这样的安排。从我的经历来讲,即使请住家保姆,一对一服务,人也是会烦的。养老院更专业,管做饭的、管洗澡的,分工细致,你面对的也不会是一个人。但在这一点上,我和丈夫有分歧。到我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接纳衰老。明天的体力肯定比今天要更差,日渐衰老、遭遇病痛,谁都要走到这一步。人老了最难保留的是尊严。如果我头脑清楚,自己就能够做决定,如果不能,也会提前告诉孩子。曾经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信,交代了最后的遗言,等真要走了,就不抢救了。我把文章转发给儿子,跟他说,这就是我的态度。撰文 | 周婧编辑|温丽虹文章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2023年04月10日
3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2-22
平衡训练可帮助改善神经功能的可塑性,老年人如何在家中进行
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是常见现象,平衡训练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平衡控制能力,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平衡训练还可以促进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可塑性,对老年人的脑健康有益。什么是神经功能的可塑性?神经功能的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自适应地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新的需求。学者发现:人在运动锻炼后神经元的信号强度会发生改变,在学习后,突触连接的速度也会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可塑性存在的证据。老年人也具有可塑性吗?老年人的神经系统也具有可塑性。虽然老年人的神经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一些退化和功能降低的现象,但是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仍然能够对新的刺激做出反应,并且通过适当的刺激和训练,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这种可塑性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等区域,这些区域在学习、记忆和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适当的脑力训练和身体锻炼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神经系统。两篇相关的论文是:1)波兰卡托维兹大学的研究指出平衡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和运动功能;2)另外一篇中国的研究也证实平衡训练的益处。中国的研究(2018)这个研究纳入了50名年龄在65至85岁之间、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为期12周的平衡训练,另一组则接受假治疗。研究期间,研究对象的运动功能和脑活动进行了多次评估,包括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认知功能、运动速度和反应时间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来自中国的张宇璇、谢红军、杨俊等人。他们均来自不同的医学和科学领域,例如康复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神经科学等。这项研究发现,在进行了12周的平衡训练后,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运动速度和反应时间等方面均有所改善。此外,平衡训练还改善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并且增加了脑部神经网络的连接强度和活动水平。锻炼与海马体研究显示锻炼可以增加海马体的体积。一项2011年的研究涉及120位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锻炼活动,结果显示:在三个月的运动后,参与者的大脑海马体体积都增大,并且记忆力也有所改善。其中一位参与者的海马体增大达到19.7%(从3.9cm^3 到 4.7cm^3)。防跌:积极从事平衡训练另外,跌倒是造成高龄者健康恶化的关键事件。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情况较为严重。根据统计数据,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有超过1/3的人发生跌倒事故,其中有约30%的人会造成受伤甚至死亡。跌倒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平衡训练和跌倒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哪些平衡训练运动适合在家里做的呢?以下选择12项目运动以供参考。单腿站立 | 一建议从最简单的站立平衡开始练习:扶住椅子,用一条腿站立保持平衡,注意重心落在脚踝处。练习时要循序渐进——从单脚尝试几秒,到站立一分钟;由双手扶椅子到单手,最后完全放手。注意:不要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保持呼吸平稳。眼动追踪 | 二这项练习可能会使你感到头晕——如果出现眩晕,立刻停止练习。休息一段时间后用较小的头部动作进行练习。慢慢地,你将逐渐掌握这项练习并从中受益。练习一:眼部追踪Step 1 曲肘,拇指竖起于面前;Step 2 将你的拇指向左、右、上、下移动,眼睛跟随拇指移动的方向——但保持头部静止。练习二:头眼追踪Step 1 伸直手臂,拇指竖起于面前;Step 2 将你的拇指向左、右、上、下移动,眼睛和头部一起跟随拇指移动的方向。注意:如果你始终感到头晕,或怀疑头晕是因低血压、药物作用等造成的,就停止此项练习,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时钟练习 三在尝试这项练习时,一定要抓住椅子以防摔倒。如果你的肩膀有疼痛,就不需要伸展到太远(如果达不到6点位置,只做到3点位置即可)。切记量力而为。Step 1 用左手扶住椅子,单腿站立;Step 2 想象一个时钟,身前是12点身后是6点。将右臂带到12点、3点、6点钟位置;Step 3 换边练习。错步练习 | 四Step 1 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Step 2 右脚向前迈出,保持10秒;Step 3 两脚轮流进行。注意:如果你感觉不稳,可以用一手扶住椅子;如果你对这项练习感觉良好,可以尝试闭上眼睛,增加练习难度。同侧抬起 | 五Step 1 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如果需要可以用右手扶住椅子);Step 2 抬起左臂和左腿,保持10秒;Step 3 换边练习。平衡棒 | 六Step 1 用你的惯用手握住平衡棒;Step 2 集中注意力于棒的顶端,保持棒的平衡;Step 3 换边练习。高抬腿 | 七Step 1 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Step 2 抬起一侧膝盖(在你舒服的范围内),保持20秒;Step 3 换边练习。注意:不要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保持呼吸平稳。身体画圈 | 八Step 1 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Step 2 挺直身体,在一个圆圈中摇摆,持续1分钟。注意:可以伸开两臂帮助保持平衡,切记不要屏住呼吸。如果你感到眩晕,就停下来。正走练习 | 九运动中的平衡练习是更难的,只有当你在前面几项静态练习中感觉良好时,再进行这些运动练习。Step 1 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站立;Step 2 向前迈一步,保持前脚脚跟与后脚脚趾相接;Step 3 继续练习。注意: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能保持平衡,可以抓住别人的手进行练习。侧走练习 | 十Step 1 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Step 2 侧步、两腿交叉行走。注意: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能保持平衡,可以抓住别人的手进行练习。障碍行走 | 十一Step 1 在地板上布置两个以上的瑜伽块,间隔30-40厘米;Step 2 将脚抬高至少15厘米,踩在瑜伽块上,试着跨过每个瑜伽块。你还可以挑战以下更高难度的练习进阶练习一进阶练习二动态行走 | 十二Step 1 站在房间的一端;Step 2 走路时将你的头从左转向右。这套健身操的健身过程循序渐进,运动强度低,动作简单,适合老年人每天练习。每套运动40分钟左右,过程包括:暖身运动、主运动、缓和运动三个阶段。最棒的是整套动作无需专业器械,学会之后,随时随地想练就练。参考文献:Exercise training increases size of hippocampus and improves memory(PNAS 2011) doi.org/10.1073/pnas.1015950108文章来源:黄手环行动
2023年02月22日
6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2
3
...
5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113号